|
: _) R* C& T! ^4 K3 c* T3 v《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/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》从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出发,系统地论述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、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,并从提高计算机性能的角度,分析和探讨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。全书共分为七章,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论、运算方法与运算器、存储系统、指令系统、中央处理器、输入/输出系统及高性能处理器。( Z3 K1 O \4 v
《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/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》结构清晰、内容翔实、实例具体、语言简练、通俗易懂,还包括大量习题,方便教学。《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/高等教育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》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,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。 : Q6 A1 U8 z+ T( G# v1 T. @# r
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2 P' L }7 o4 l: b" a
1.1 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7 m1 {: z }9 \
1.1.1 计算机的分类! d* l7 X5 q' l& I* r/ Z
1.1.2 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应用
" p4 t1 ^( a. s8 K1.2 计算机系统
) N1 b) y+ ^( s- B4 U6 F1.2.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
3 V2 ]; |9 _* g- j% \1.2.2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
' `/ T, P" |% L0 n, ]+ f2 N3 A1.2.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
! Z6 t0 w4 u* h- ?3 ^+ } D: p/ U. R1.3 计算机体系结构
3 B$ e5 J }7 S2 U8 g9 S- v- {1.3.1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% I# T" ^: O0 r% G9 W
1.3.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分类2 T# X( ^; f. j0 x f* l6 U
1.3.3 计算机体系结构、组成和实现
; U9 ]& U/ \; b: M1.4 计算机系统设计和评价的基本原则0 _) h6 j) r% y0 {( Z
1.4.1 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原理# [+ y1 D$ L3 W* e0 y
1.4.2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
, j: \4 z. A0 O5 ~本章小结6 {. G& p: K9 D* `( @1 K
习题: `7 |" a: l+ H/ H; d, g8 S* K: D
) e! {4 c5 X& t1 b6 Y' b- S+ G
第2章 运算方法与运算器
5 N2 V. _; c' p0 O2.1 运算器概述
+ H' k! ~' b: t' q# s& E/ k$ l2.2 数据与文字的表示方法
& f) ?$ O4 k J3 G @% M8 [; f: }1 R& i2.2.1 数据格式9 P3 Z8 e: f4 b1 |. l5 B
2.2.2 数的机器码表示, i5 P5 g1 D {$ c3 D
2.2.3 字符的表示方法) [% p! k( g2 Y/ w8 h' M/ u9 M4 V7 P
2.2.4 汉字的表示方法1 B. y* D8 X7 A$ K5 u1 O' j z
2.3 定点加法、减法运算, H, W) i7 _# j
2.3.1 补码加法、减法, p) E t# J( h
2.3.2 溢出的概念及判别逻辑" N* i& o9 E3 C7 X7 ]" a
2.3.3 基本的二进制加法/减法器/ Z& n* n' j+ g
2.4 定点乘法运算
' l/ ^( ~$ @" |8 |- ]& b0 R& {2.4.1 补原码并行乘法) F G" m8 T; y+ E/ Q: E
2.4.2 直接补码并行乘法
# o# }0 n: F) f7 v9 P0 X; T2.5 定点除法运算, W e& D4 o# \) _! U8 u
2.5.1 原码除法算法原理. p% ]- \4 ?. q- U6 L
2.5.2 阵列除法器% }% M( R7 T6 D: t* ?" H
2.6 定点运算器的组成1 t( E/ f+ A2 X/ t$ y3 l
2.6.1 多功能算术/逻辑运算单元(ALU)/ e; |1 d! t& K8 [8 k5 z
2.6.2 内部总线
. t0 Q& `0 S% J3 w$ Y2.6.3 定点运算器的基本结构
( j' u4 C$ V2 r# B) c( n1 U2.7 浮点运算方法和浮点运算器8 O: @2 b2 l) Q4 R
2.7.1 浮点加法、减法运算( x6 r" B: }$ [% _( W: q2 F" H% H
2.7.2 浮点乘法、除法运算- o% s- S* @5 o5 _4 H: l7 n X
2.7.3 浮点运算器
$ t% s, o/ {( [* d" b' i# b本章小结2 w2 _& d; H/ R0 F8 J) n) D
习题/ m7 |8 v- J D8 D# [! P" [" P: ^8 l
: Q) g4 J; A$ q! ^8 D p
第3章 存储系统
# Z0 U+ p5 @% v% [1 M. \5 c3.1 存储器概述
% Q# ^3 w$ x5 W# `% A- X& r3.1.1 存储器分类
0 u* q e! V1 o# V3.1.2 存储器的分级
9 O/ ]2 P8 d+ L# x! K) @3.1.3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" D6 N; V. Q. c0 S7 B' @4 |+ f* ~
3.2 随机读写存储器
3 w; B. B1 M$ e; K9 b3.2.1 SRAM存储器
! k4 R2 \3 `' a0 A1 I3.2.2 DRAM存储器
3 Q6 g7 j. o) c6 ?) w3.3 只读存储器- }( W3 x9 I9 z* N! S7 W. T7 ~
3.4 存储器容量的扩充, I4 J- {; K7 g# f: Q7 Z) I
3.5 提高存储器系统性能的技术& v+ G6 v/ ?+ U: L: L7 f( P
3.5.1 双端口存储器" K8 \) P3 G0 e
3.5.2 多模块交叉存储器! J) h2 r3 e3 J$ k* O
3.5.3 相联存储器2 X3 G: _5 R$ J
3.5.4 高速缓冲存储器(Cache)
$ V! z$ f7 d8 ^5 R7 t0 R) z$ [0 H3.5.5 虚拟存储器
- L% v( d, k# Q本章小结
. X8 g! F2 u! a Q5 ]习题( T0 m/ w8 p; H3 x
7 g' m$ B( S% F4 C6 d+ f
第4章 指令系统
3 R) l |( z; p9 Z- g4.1 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
, L: ]$ ^/ f% t- R8 U6 G, R" z8 E3 n4.1.1 指令系统的发展
! C2 K6 D" M) i, v0 h. O1 V b4.1.2 对指令系统性能的要求
; |' F- g9 S$ [4.2 指令格式
- a/ p6 c/ B. M4.2.1 操作码4 \- D! f2 f* P1 J2 ?9 g
4.2.2 地址码: m* [9 e# b, x. @& B
4.2.3 指令字长度, s. A- V( Y; h# B7 M
4.2.4 指令助记符
4 s2 I3 P1 q2 w7 o% a3 C4.3 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
# F" T" A* e9 R+ ~: k; P4.3.1 指令的寻址方式
' I* e/ {2 B' Y- ]3 X* k4.3.2 操作数寻址方式
6 v! k3 L/ }( `9 t: d4.4 典型指令5 X4 d- f% p1 z _( r1 o y$ @
4.4.1 指令的分类
2 U6 F) B# [6 e1 U" s4.4.2 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
2 S) x6 [0 ?0 X2 ^4 C1 s4.4.3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, K. B9 ^& m" l
本章小结( y5 {. j3 b w4 J& z
习题
/ g" i" D) ]% q3 e2 W7 n5 G0 w
5 Z! W a# A" K# O& C- V第5章 中央处理器
1 G. s% s2 E. h5.1 CPU的功能和组成
6 M/ x8 Q+ [/ Z7 g \5.1.1 CPU的功能
: N6 q: @' j( B! _5.1.2 CPU的基本组成5 M- ^5 q5 H& {: s% g6 c
5.1.3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
2 f$ h8 ?( ]7 V5.1.4 操作控制器与时序产生器8 i- h8 U+ y' L" ]7 R
5.2 指令周期# [9 ]' k& w) F: H
5.2.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
% P2 c1 N# I! A( S4 m1 s( G5.2.2 MOV指令的指令周期* g0 |; M7 h# J9 U- S
5.2.3 LAD指令的指令周期. i! M9 J8 ~/ m
5.2.4 ADD指令的指令周期
8 }: N2 J: v! H' [: B$ p# k' z5.2.5 STO指令的指令周期
( q( f" A! h, {( p4 O" R5.2.6 JMP指令的指令周期0 @* k: W% d* N& r3 S, _
5.2.7 用方框图语言表示指令周期& [4 M& J6 ]( j j! v3 O
5.3 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
2 r" l5 d7 e% z% s: Q5.3.1 时序信号的作用和体制3 x7 T7 Y# x/ g3 v, W$ Z
5.3.2 时序信号产生器1 A/ w6 Q( e, V( w# q9 H# P- Q
5.3.3 控制方式' l# w% a3 z( F) w V
5.4 微程序控制器/ @: U# Z5 F' b( I
5.4.1 微程序控制原理
; }. |3 E: }* _) s4 t$ S1 I5.4.2 微程序设计技术
# ]& `& Y! ^) v* d1 W* V5.5 硬连线控制器) p+ C6 G. _3 Q/ }. _6 r
5.6 流水线CPU
+ e2 W7 p8 ~; A) t |2 o5 D5.6.1 重叠执行% U* D9 ^" {8 [
5.6.2 流水线CPU的工作原理0 m: |2 c' `& ^
5.6.3 流水线CPU的结构+ C0 C2 I9 Q0 H+ F: H4 ]
5.6.4 流水线的性能分析/ j* K, Z) k c t" a# w/ `6 ~
5.6.5 流水线中的主要问题
% w- y: F# c/ d! i本章小结6 l: L. Y3 }/ V+ q6 N, B
习题$ q t' ^0 P4 D7 q1 O
: e6 P# e- ]- i8 D' V' J
第6章 输入/输出系统( g1 q3 a- c/ u9 H
6.1 概述
6 ]' H% q8 ^, U' a/ K+ k6.1.1 主机与外设间的连接模式
, [7 w6 @( `& f/ q6.1.2 总线的基本概念
% p) Z: i6 L. @/ G6.1.3 接口的功能及分类. r1 o3 W- ^1 b, z) k p2 t" U
6.1.4 信息交换方式1 N4 |8 Z. c' A% A8 F
6.2 程序中断方式
/ j4 Q, x4 X1 @) k! p# D! I7 L. n6.2.1 有关中断的各种概念8 H. s& d" h- A% _. M9 G
6.2.2 中断方式的典型应用
1 e+ l5 L5 c6 X6.2.3 中断过程
+ n" m% ]1 J% v4 |' M6.2.4 程序中断方式的基本接口& o8 {( B& W. C, Y
6.3 DMA方式
$ Y H8 P3 }. N5 `6.3.1 DMA的基本概念
. O8 j5 r6 _) q, Y, d6.3.2 DMA传送方式0 Y! `7 q; `+ S+ e: G6 {! E
6.3.3 基本的DMA控制器& k& D, r5 _: O7 I4 a
6.3.4 选择型和多路型DMA控制器
' a. B: c) \6 B" X6.4 通道方式
5 o! ~# g9 I o: c6.4.1 通道的功能- ]1 O3 \5 r: V% Y" Z' Z/ I
6.4.2 通道的类型
& e& J/ Y/ _, w4 Z6.4.3 通道结构的发展3 r& W3 i9 |+ ]- C& X8 _ T
6.5 通用I/O标准接口
; c# [8 {8 X& g# k- [# ^6.5.1 并行I/O标准接口SCSI) J) G0 L( L) Q
6.5.2 串行I/O标准接口IEEE13946 X) X/ {6 T( q5 j4 e3 x
本章小结& W( N C; u+ z& p* ^2 u
习题- _: s, q; g+ ?) Z
% h: r8 e, L3 {; w第7章 高性能处理机' [8 ^4 A7 Q0 q8 C: I9 Y, ^
7.1 超标量处理机和超流水线处理机
" x: ]& H' P. ]3 o# j) E: @9 o4 y/ o…… 4 a& s" {, v* X! g8 u1 @9 W) U
https://cloud.189.cn/t/EriYZb2eE7bi (访问码:0o35)
' ?. p, i/ y g) \侵权联系与免责声明1、本站资源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用户个人意见,与本论坛立场无关
( P( c) Q* q2 |% R$ @, z$ q3 B2、本站所有资源收集于互联网,由用户分享,该帖子作者与瑞客论坛不享有任何版权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0 x! ~! W5 X3 u7 K5 g
3、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网站,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
8 |! |. S0 ]3 J4、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,请立即告知本站,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# `) Y9 O# P3 l6 I3 D% s6 A1 F
如有侵权联系邮箱:ruikelink@gmai.com$ _# C# g. d+ @, f; `% r
资源下载地址和密码(百度云盘): [/hide] 百度网盘信息回帖可见
( `8 M% ?7 P9 v) B% n! ~# k8 ?
1 R0 K6 O, ~/ g. J) T6 z: T6 ?! @( N" }) g v% f6 ]
& @( n" \# i7 w' t本资源由Java自学网收集整理【www.javazx.com】 |
|